算是登堂入室。
反正比阎埠贵那两笔可是好的多了。
这就好有一比,一个是登堂入室的国际认证会计师,一个呢,地主家从村里找了个认字识数的当账房先生。
但四合院里,过的还是个人情。
阎埠贵家写对联不要钱,给抓把瓜子花生的习惯,早些年就养成了。
魏平安家周子墨写的再好,也没耽搁了三大爷家的“收益”。
算是两不相关。
院门贴完对联,还有俩门神。
过去贴对联是很讲究的,对门心、框对、春条、斗方都有要求,如果贴的不对,会被人笑话。
但现在建国初期,不讲究那些,讲究一切化繁为简。
但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老百姓自古就有个乐观思维观念,就是寄希望于未来,期望未来能带给自己好运。
大家借助春联,表达一种对新的一年的期盼与厚望。
而门神,家中有孩子的大都会贴。
老太太讲究这个,这俩门神还是老太太专门去寺庙里买来的。
老京城,除了厂甸庙会,很多地方也都有小庙会,譬如老太太专门去“请门神”的护国寺庙会……
何玉柱垂头耷拉脑袋的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