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什么都不用做,就有外国公司帮他跑前跑后,为此还逼得一个正厅级大学鸡飞狗跳,实在不知道怎么能有这样的能量。
张延龄昨天倒是找来看了杨锐的论文,虽然看的不全,但他觉得,杨锐的水平并没有突破天际,别说外国有的是这种水平的论文,国内也多的是。他本人没有在《JMC》上发表过论文,但要说影响因子4。0以上的论文,也还是有几篇的,偌大的省级实验室,要是连这样的论文都拿不出来,还怎么申请经费。
第一批申请国家级的实验室更是厉害,中国虽然是第三世界国家,院士里还是很有一批能拿得出手的,生物学方面,在《细胞》,《科学》和《自然》上发表过论文的颇有些人,那些动辄20乃至30多影响因子的论文,才是让人望尘莫及。
然而,杨锐得到捷利康认可的,并不是他在JMC上发表的高影响因子论文,却是几篇影响因子1到2的论文,这让张延龄总觉得心里别扭。
他觉得捷利康这样重视杨锐不对,而捷利康重视杨锐的原因,那就更不对了。
作为老派人,张延龄无论如何都不会理解技术壁垒的价值的。
他不理解,弗兰奇等人却是非常清楚的。
就药品或者保健品市场来说,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