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期刊发表了数篇论文罢了。
当然,用审稿人来形容这种行为,确实是比“在某某期刊发表了某某论文”有说头一些。
《自然》杂志审稿人这样的名称,也确实算得上是高端的牛人,若是某某杂志的编委,大约还能再加一个牛。
杨锐准备说明一下,又觉得无从说起,冷餐会不一定是由他来组织的,大家自发的聊自己喜欢的话题。而学生们,显然更愿意将审稿人和编委混淆起来讨论。
“我们有一天也能发表论文吧。”常做实验助手的何成与姚尺凑到杨锐旁边,一脸的兴奋。
杨锐耸耸肩:“等你们读到大二大三的时候,可以试试。”
“到时候,你能审到我们的稿子吗?”何成激动的好像现在就要发表论文了似的。
杨锐展了展腰,笑了:“有可能。你们,任何人都可以将我推荐为你们的审稿人,但是,一般是研究领域比较相近的做推荐比较好,以保证被推荐人能看懂你们的论文。编辑是否按照推荐安排审稿人也不一定。另外,一篇文章通常有3个审稿人给意见。”
“外国期刊这么严格?”
“这不算严格,实际上,如果真的做了审稿人,还是有一定的操作空间的,至少不会直接被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