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期刊也不全靠审稿人打天下,他们也会邀请业界知名的专家做本期刊的编委。
和审稿人比起来,编委的数量要少的多,权力也大的多。
在很多期刊,编委和主编是一篇论文能不能刊登的最终决定人。在网络时代,当论文评审状态随时可以查询的时候,就经常能见到“编委审核”的状态,那通常也意味着该论文处于终审状态。
而在国内,由于国情的不同,高级别的期刊往往能够邀请道高级别的研究者,至少是高行政级别的研究者,所以,国内早期的期刊可以说是编委和编辑审核制度。
少了审稿人的环节,加上难以抑制的行政干预,使得国内期刊肆无忌惮的作弊,到了21世纪,除了少数实力强横的期刊,大部分的中文期刊已经没有学术价值了。研究者也不会向那些坏了名声的期刊投稿,除非本身就是为了混职称的烂论文。
不过,也正是因为国内是编委和编辑制的,“审稿人”这个名头变的很有光彩。
即使到了2014年,也经常能够看到某些教授专家,在自己的简介里,加上某某期刊“特邀审稿人”或“审稿人”的字样。
实际上,审稿人是无所谓特邀与否的。能够成为某某期刊的审稿人,只是说明某某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