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人以上死亡事故等等。单是这一条,便可刷下全国近半数的小电厂、事故多发电厂。
第二重难,在设计施工。
达标考核中,对电厂的每个设备,每个技术细节都有极高的要求,有些电厂也许出身不错,满足条件,但在先天设计施工上有所欠缺,有诸多细节与标准相去甚远,想要申请达标的话,先要重新规划一番,再自行施工技术改造几年,才有希望通过考核。由于这个过程只是改良自我,并没有实际提高多少产量,上级恐很难拨下如此之多的经费、人力、物力来大动干戈满足一个小小电厂的愿望。
因此,那些设计不够完善的电厂,在电网组织统一技术改造之前,也是没有达标资本的。
第三重难,是硬技术关。
由于达标标准过于苛刻,对很多参数的要求实际上已经完全超越基层电厂的技术能力了。比如供电煤耗这种复杂玄妙的东西,有些人在电厂干一辈子都未必分得清发电煤耗与供电煤耗的关系。煤耗是生产过程中的一个指标,以往不一定太注意,毕竟煤都是国家的又不是自己的。但想达标却要面对高标准,煤耗超了就是就要扣分。而对工厂的人来说,降低供电煤耗实在是天大的难事,而且机组大多已使用了十几年乃至几十年,设备老化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