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帖刻成之后,存放在太清楼下,所以也叫太清楼帖。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大观太清楼帖,并不等同于大观帖或太清楼帖。
因为大观帖刻成后,宋徽宗又以元祐秘阁续帖、晋王羲之十七帖及唐孙过庭书谱与大观帖合为二十二卷,才统称大观太清楼帖。
也就是说,大观太清楼帖,属于官刻丛帖,并不是单指一个字帖而已。通俗地说,大观太清楼帖就像是一部丛书,每部帖是可以独立的。
所以这一本算是一册,应该还有许多……
想到这里,王观在书堆上一扒,果然发现底下还有几十册。他随意打量,感觉每本册子上的书法风格相近,应该是出自同一人的手笔。另外,从书册装帧、以及纸页的情况来看,年代应该不是很久远,可能是民国年间的东西。
而且,王观觉得,这个民国年间,可不是十、二十年代的民国初期,应该是三、四十年代的民国末期。东西不算很久,就是七八十年的历史,能够流传到现代,也比较难得了。
“可惜,没有署名,不知道是谁临写的,价值大打折扣。”
王观摇了摇头,随意站了起来,就要把手中的书册扔下。
没有想到,就在这个时候,他感觉眼前一花,什么都看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