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感觉到什么就是什么,不同的演奏家和交响乐团来演奏,给人的感觉也都不一样。
说不上谁优谁劣,只是风格上的问题,民族音乐也不可能抛弃传统化,这也是民族音乐的使命,继承灿烂辉煌的明。即便外国人不理解,对中国人来说,却是极其有代入感的,稍微了解些传统化,就特别引人共鸣。
就像是她们前几天演出的《梁祝》,梁山伯和祝英台之间凄美哀伤的浪漫爱情故事,就特别能激起大家心底的共鸣,甚至能自动脑补出很多画面来。
当然,这是建立在对梁祝故事熟悉,对当时的社会历史化背景有了解的情况下。
在外国人看来的话,还是缺乏一些认识的,那感觉,就像是我们听《罗密欧与朱丽叶》一样,代入感不强,也没办法真正领会更精髓的东西。
秦放歌给余晓霞的这首三弦,主题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关于王昭君,于太多的故事和传说,也给秦放歌更多发挥想象力的空间。三弦在表现这些故事和情感的时候也特别有力,悲欢离合,民族大义与自己荣辱时,也会形成强烈的对比。
留给演奏者余晓霞,以及锦瑟华年乐团其他姑娘的表现空间也是相当大的,在这里,秦放歌也完美融入了西方音乐的优点,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