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别急,慢慢看,还早。”
张楠笑着说道,不过还是在一个摊位前蹲下身,不过没接对方手里递过来的一个盘子,而是自己掏出手电,拿起地摊上的一个碗瞧了起来。
张楠因为是在低头看货,没看到那两个摊主的表情:两人在互相挤眉弄眼眼前这位虽然看着钱多,但显然不是“烧包”
所谓“烧包”,顾名思义就是烧钱的主子,是文物贩子们对那些眼睛拙、信心足的淘宝者的“尊称”,京城本地人则多称此类为“棒槌”
张楠当然不是烧包,而且他也不在乎那些文物贩子的态度:他今天一副有钱人的打扮,就是要给这里的摊主看,把那些原本不肯拿出来的东西都掏出来。
至于价钱,那就呵呵了
“老板,你这几个碗怎么卖”
乾隆矾红五蝠五桃小碗,底“大清乾隆年制”六字官窑款,使用痕迹几乎看不出来。张楠看着有9个,等一溜都看完了,应该是一套的货色。
“老板,这可是大开门的乾隆官窑款,一起走30一只,一共270。”
摊主说得贼溜。
张楠笑了笑:“老板,咱可不是棒槌,这样单个的最多10块钱一只,难得有9只,我出100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