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号上专职‘沉船打捞’的生化人钱海答道。
绕着这艘长度约四十米左右,保存的还算完好的西班牙沉船转了一圈后,王铮看向了它旁边的同伴。
“那它们呢?”
“从‘皇家远航号’向右数第三艘是一艘17世纪末的英国沉船‘印度人’号,是一艘170吨左右的货船。可能从事从印度到英国的茶叶和香料运输。船上发现了大约300枚十七世纪英国发型的玫瑰金币,以及2833枚印度‘安格林娜’银币,以及一些‘克波隆’铜币和‘铁尼’锡币。…剩下的两艘则没有发现能够表明它们身份的标识。按照打捞起来后,在其中发现的货物,我们分别命名它们为‘瓷器号’和‘日本号’。”
“什么意思?”
王铮饶有兴致道。
“‘瓷器号’在新加波东部70海里的地方被发现,属于15世纪末的中国沉船,其中绝大部分有价值的东西,是来自明末的‘海捞瓷’。我们统计了一下,大概有53788件!”
海捞瓷是中国历史上外销瓷的一个分类。中国明朝末年,瓷器大量出口,而马六甲海峡作为亚、非、欧等地往来的海上枢纽,成为中国商船必经之地,一些商船因故在此沉没,所载瓷器打捞出水后统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