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捉襟见肘了。
等过段日子,儿媳的药钱也是要在公中出的,这可是一笔巨额的开销,想到这里,贺老太君也烦恼起来。
世家大门在外人看来或许风光,可这其中要是没个会经营的,这钱财头一项就是个恼人的。
何老太君年轻的时候主持家中中馈积攒下了不少私房,她也算是顶顶精明的主母了,可毕竟不是经商的料子,手中田产铺子也不过是经营的中规中矩。后来家交给了儿媳,靖安伯夫人当家的时间不长,那几年她生了三个儿子,最后伤了身子,当家权又交还给了贺老太君。直到后来邹氏过门,交到邹氏手里,但邹氏比之贺老太君更加不如,铺面也不过如常经营下去罢了。
若不是还有之前贺老太君年轻时培养的几个衷心的老管事把持着,恐怕大部分与归林居也差不了多少。
所以靖安伯府的进账并不多么富余,邹氏想要指望婆婆刘氏贴补更是不可能,她自己的嫁妆都用来吃药了,贺老太君虽然时有贴补,但她毕竟还要为几个孙儿考虑,所以给的不多。邹氏多年都没能给大郎诞下男嗣,她心中有愧,所以当家更是尽心,有时候公中开支超了定额,她甚至会用自己的私产贴补。
只是这样下去也不是长久的办法,邹氏自己的私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