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类描绘它、赞美它的文字早就如同黄河之水,历朝历代滔滔不绝。
首先,它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为百鳞之长,常用来象征祥瑞,也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
古籍之中,龙有“九似”头似牛,角似鹿,眼似虾,耳似象,项似蛇,腹似蛇,鳞似鱼,爪似凤,掌似虎。并且,它能显能隐,能飞能泅,能细能粗,能短能长。它的大致行动轨迹为春分节气一飞冲天,秋分节气潜于深渊,平时则是主宰人间云雨,为人间的农作物丰收提供丰沛的灌溉保障。
由最早的秦始皇登基到满清末代皇帝失位的这段漫长岁月中,龙一直都是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至高的权力和帝王的东西,比如龙种、龙颜、龙袍、龙宫等。
龙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行第五,并且在礼记礼运第九中与凤、龟、麟一起并称“四灵”。
历代古籍中都曾记录过“龙”的存在
先秦竹书纪年中记载:伏羲氏各氏族中有飞龙氏、潜龙氏、居龙氏、降龙氏、土龙氏、水龙氏、青龙氏、赤龙氏、白龙氏、龙氏、黄龙氏。
路史后纪卷十一中记载:当舜之时,人来效献龙,求能食之。高阳之后,有董父能求其欲,使豢之。赐之氏白豢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