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绝的声音。
“官大娘,官大娘,官大娘”我连叫三声,却再也得不到回应,不禁垂下头来,沮丧不已。
这一次,我看透了半幅画的含义。
这半幅画的意思是:就在河北岸,日寇陈列重兵巨炮,剑指河南。日军队伍中不乏架设浮桥的工程兵好手,面对水流并不湍急的黄河,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搭起浮桥,供大部队通过。更何况,重炮射程极远,河南岸根本就在轰炸范围之内。以当年国军的防御能力,顷刻间就要在枪林弹雨中灰飞烟灭。血画之中的日文字符有“准备、射击、过河”的意思,可以想象,战斗一触即发,河北岸的日寇即将强突过河,直扑济南城。
没错,这里说的正是日寇南侵的渡河之战,根本无需任何文字说明,图画中的纵横笔迹,已经胜过千言万语。
河南,济南城中,数万百姓如同风中之烛,向天、向神佛默祷着自己的命运。
历史上清晰记载,日寇渡河之后,济南人民即陷入了比“五卅惨案”更甚的水深火热、熔炉倒悬之命运。
当此时,如果能有英雄人物横空出世,在这凛冬的黄河岸边狙杀敌酋、阻击日寇,也许能改变彼时济南城的命运、济南人的命运。
历史的车轮早已经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