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指相貎端正,体格健壮;“言”指口齿伶俐,表达清晰;“书”指字体工整,笔法清秀;“判”指断事精准,思维敏捷。刘墉作为清朝官员,定然要通过这四项审核。
倘若刘墉是个“罗锅”,不仅难立官威,而且有损国体,即使他才气再高,也不能入朝为官。
至于“刘罗锅”这个称谓,其实源于嘉庆,嘉庆帝即位后,刘墉已年过八旬,身体自然有些弓腰驼背,嘉庆帝常常以“刘驼子”称之,这一称谓逐渐传播开来,民间就误以为刘墉天生就是驼背了。
言归正传,刘墉在书法上的造诣也颇深,他的书法由董、赵入手,而后遍临晋唐宋诸家,尤得力于苏东坡、颜真卿和晋唐小楷,融会贯通,自成格局。其书点划丰腴处短而厚、细劲处含而健,对比强烈;结字内敛拙朴,而决不拥塞,端重稳健中透出灵秀;章法轻重错落,舒朗雍容。
总的来说,刘墉书法的整体风格含蓄蕴籍,精气内敛,浑若太极,貌端穆而气清和,有硕儒老臣的持重,无恃才傲物的轻佻,似乎包有万象而莫测高深,洵然可敬。
殷万财的这幅书法,是幅行书作品,整休风格和刘墉基本一致,但在一些细微的地方却稍有区别,让欣赏过真迹的孟子涛有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