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亲自过一手才能最终采信,有点像后世一些伟大的农学家那般,一丝不苟,就十分的认真。
同时,她还要负责培养杨氏庄子上那些妇人,同样也是一丝不苟,不仅教她们种桑、养蚕、防线、织布,同时会抽空教那些妇人认几个字,俨然一个女先生。
这一点,让杨川时常感慨,大汉苍鹰郅都生了一个好女儿。
而他杨川,真的寻到一个好妇人……
……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忙碌的时光,总是如此迅疾。
杨川的十六岁,一眨眼就过去了大半年。
在霍去病、曹襄、东方朔、张安世等人的精心打理下,不但杨氏封地上大获丰收,就连那三十万亩屯田,也收成喜人,据说,光是夏粮一项,就顶得上其他人田地上收成的两倍有余。
军户们早早就分到了不少夏粮,还分到一部分菜蔬、羊肉、鸡鸭鹅禽蛋,一个个欢天喜地,就盼着接下来的秋粮和菜蔬大获丰收。
不得不说,汉帝国的官吏不行,可汉帝国的百姓人啊,却是全天下最好的。
杨川很明白这样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