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战营下设的五个‘连队’,名称上有点直白,一看就是哪个大老粗捯饬出来的玩意儿。
而实际上。
护粮队、护林队、渔猎队、基建队、农垦大队,可不就是一个后世主力团的基本框架?
必要的时候,只需他杨川一声令下,三千多人便能迅速集结起来,那些土不拉几的什么护粮队、护林队,可不就成了骑兵营、特务营、侦察营、工兵营、垦荒兵团……
啧,想想就有些上头啊。
这些弯弯绕,就算对曹襄、霍去病都不敢说出来,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另外,还有一句十分紧要的话,杨川也没敢写进‘羊皮卷’里,那就是、野战营的这一套建制,实行的是‘战农合一’。
要知道,眼下汉帝国的军队编制,除了北军大营、羽林军两支精锐是单纯的野战部队;其他所有的边军、郡兵等,都实行的是‘战时为兵卒’、‘农时去种田’的制度,以期保证农耕的同时,还能保证军队战斗力,也算是秦、汉等朝的特色吧。
当然,唯一美中不足的,却还是手里缺钱、仓廪缺粮,野战营所需的战马、兵刃、弓箭等严重不足。
这些东西实在太费钱,就算是曹襄这样的狗大户,也觉得有些头疼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