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摘要时,就意识到自己刚才有些先入为主了。
“本设计不仅为内转进气道提供了良好的前体附面层排移效果,还有效避免了传统下颌进气道布局中前体附面层与进气道内部流场之间的相互干扰。”
就这一句话,几乎直接写到了卢育英的心坎里面。
他已经被这个前体附面层和进气道内部流场之间的干扰折磨了小半年的功夫。
而这篇文章的作者却声称他已经把问题解决了。
“M=0.8时,总压恢复系数不低于……0.942。”
当卢育英看到摘要最后那个数值的时候,握着钢笔的右手猛地颤抖了一下。
一滴墨水被甩到了桌面的玻璃上,不过他却完全没有在意到。
相比他之前的几版设计高了10%还多。
卢育英不知道的是,这个令他难以相信的结果甚至还是被常浩南和杜义山专门“处理”过之后的。
但这个数字也足够让他期待下面的内容了。
哗啦——
论文被他翻到了第二页。
在一个简短到有些离谱的引言之后,作者丝毫没有废话,直接开始介绍设计思路和方法。
……
十分钟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