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便携式设备,可以接收闪电来电运,这不就又省电费又省设备了吗?
墨千冷说这倒不难。
实验室设备体积之所以庞大且附属众多,是因为各种检测捕捉功能要求多,如果只要电击和捕捉功能的话,完全可以实现随身便携。
但这里的问题是没有方法可以捕捉到足够的闪电。
就算用引雷针之类的仪器,也只能引导一部分闪电下来,从功效比来说,转化率实在太低。
魏朝阳就说这不要紧,他现在特需要运力,能弄点是点,一点两点不嫌少,三点五点也不嫌多。
既然他这么说了,墨千冷也就不多废话,就用实验室现成的设备,给他搞了套便携设备,倒是极快,花了半天的工夫便搞成了。
魏朝阳没什么意见,有就好,但颜若凝仔细检查后,就绝缘防电方面提了几个要求,墨千冷一一照办,结果搞完了,发现这几个要求的设计思路对自家实验设备的改进也是相当的有用,不禁看着颜若凝极为眼热,悄悄问她有没有兴趣从生物转行物理,还拿出校长做例子,从生物转行物理显然不会有从物理转行经济跨度更大,真正的天才从来不会在乎跨行难度之类的事情。
眼瞅着物理实验更适宜对运开展深入研究,对魏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