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统一的评价标准的。
美术馆们需要知道哪些画作不值一提,哪些画作值得用恒温恒湿的玻璃展柜珍藏,再顺便雇仨戴袖箍的老头24小时的分班倒的看着。
收藏家们也需要知道什么作品用卫生纸的价钱买了将来有机会能变成地中海的游艇和维密超模。
什么作品用地中海的游艇和维密超模的价钱买了,将来又有风险传到孙子手里就变成卫生纸了。
艺术界总喜欢给普通人营造一种氛围,认为这个评价标准是艺术品的美丑。
画的好看的就自然值钱,美术价值低的自然不值钱。
这当然是糊弄小孩子的屁话。
搞讲究技法的古典艺术的画家,评价方法还能有迹可循。
那些搞注重形式和概念的先锋艺术家们就扯淡了,凭什么你拿个树枝参展就要比我的那块石头更高贵,凭什么你整个小便池算艺术。我在梵高的画前尿尿,就被警察拖走了?
这个标准从来都不是美丑。
而是掌握审美权利者让人信服的权威。
在大清王朝,乾隆皇帝就是权威。在现代美术界,伊莲娜家族的《油画》杂志就是权威。
而在此时这间德威教室里,小松太郎就是绝对的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