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随时向他们打开。”
肖瑜叫了声好,笑道:“我们大家一起敬苏专家一杯,他用自己的努力,让中医成为人人羡慕和尊敬的行业,我们都得感谢他。”
苏韬心情不错,此次塔立吉克之行最大的收获并非获得最高国民勋章,或者得到萧副总理的认可,这些都是身外之物,最关键的是收获了一批值得信任、志同道合的伙伴。放长远来看,这些青年中医人才不出意外都会成长为三味堂最坚实的根基。
晚宴结束之后,在苏韬下榻的酒店商务套房内,苏韬接受《岐黄》和《杏林》两家专业杂志的专访,因为事先得知有这个专访,所以苏韬在宴会期间只是象征性地喝了一点。
《岐黄》和《杏林》这两家杂志是华夏国内医疗领域最大的杂志,尽管现在传统媒体的日子活得很艰难,但这两家媒体依然效益不错。因为他们依托卫生部和官方医药协会的支持,每家医院都会订购这两家杂志,不仅印刷量稳定,而且广告收入每年都在增加。
两名记者年龄都在四十岁以上,职务都是主编,由此可见,两家杂志对这次专访非常重视。
谈笑风生中,访问渐渐进入尾声,让两名记者很满意的是,苏韬非常健谈,比想象中要沉稳,给出的见解和理念,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