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都市小说 > 随身带着一口泉杨凡 > 正文 第一百六十一章野生猴头
在平原和丘陵地区很少见到。
    猴头菇菌伞表面长有一至三厘米的毛茸状肉刺,子实体圆而厚,新鲜时白色,干后由浅黄至浅褐色,基部狭窄或略有短柄,上部膨大,直径大约有三至十几公分不等,远远望去似金丝猴头,故称“猴头菇”,又像刺猬,故又有“刺猬菌”之称。
    猴头菇进入人们的饮食生活由来已久,《临海水土异物志》:“民皆好啖猴头羹,虽五肉臛不能及之,其俗言曰:宁负千石粟,不愿负猴头羹。
    民间谚语:“多食猴菇,返老还童。”
    相传早在3000年前的商代,已经有人采摘猴头菇食用。但是由于猴头菇的“物以稀为贵”,这种山珍只有宫廷、王府才能享用,外界只知道猴头菇是珍贵食品,对它的有关特性及其烹调方法都不清楚。
    近代以来,关于猴头菇的记述仍然很少。鲁迅先生曾在他的《鲁迅日记》里提到,他吃过挚友曹靖华赠送的猴头菇之后也是赞不绝口。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人们对野生猴头菌的驯化和推广人工栽培,市上供应的猴头增多。这种山珍才渐渐进入人们的餐桌,并成为某些菜系的名食。
    中医认为,猴头菇性平味甘,有利五脏、助消化、滋补身体等功效。
    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