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康郡王可以将责任推到曹幼卿身上,公羊策身上。
但,正所谓“上行下效”。
若非康郡王本身并不阻止,乃至于放任,或者干脆他自己便是如此行事风格,他的属下们又岂会如此?
在王守哲看来,康郡王此人的行事风格,行为逻辑都十分清晰,那便是一切都向帝子之位看齐,为此,可以不择手段。
他积累战功,是为了帝子之位,做出政绩,是为了帝子之位,玩弄权术,也是为了帝子之位。
而这其中,有好多政绩,都不过是表面功夫,看着好看,听着好听,但于整个大乾国百姓而言其实并无多少实际意义。
用王守哲上辈子的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吃相难看”。
此外,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
当前形势下,康郡王麾下已经人才济济,拥趸众多,即便王氏愿意加入康郡王阵营,也很难说会受到多少重视。
若仅仅如此倒也罢了,毕竟王守哲追求的,不过是平平安安度过时代变迁而已,重不重视也无所谓。
最怕的,便是以此人心性,有可能为了更大的利益将手中棋子抛弃掉。说不定哪一天,王氏就有可能成为牺牲品。
这风险实在是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