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着那些年轻还没娶妻的青年郎君说道,娶妻当效仿周郎君。
没说的是,最好娶身边丫头身手好点的,顺便厨艺也一级棒的。当然了主要是还是人家周郎君的内眷,贤惠,心里都是夫君。这些科考神器就是最好的证明。
周澜行事向来周到, 这样的宴席,自然不会落下李郎君。
李郎君最近应酬少了许多,原因是,那些结交的友人,大半都遗憾的回乡,准备三年之后卷土重来了。
过来瞧见周府宴席上的各路人物,只能说,心酸了。最近李郎君身边都是分离的落寞,难得这边如此的喜庆。
李郎君本来还想劝说周澜,科举不光看学问,该抓住难得的机会,认识同科,铺设人脉。
结果呢,自己想少了,人家周贤弟不是没有人脉,不过人家低调,还没到显露人脉的时候而已。
酒宴上这些有来有往的郎君,哪个不是当地叫得上名好, 微有薄名之辈。更重要的是,都是准进士呀。
一场宴席,竟然比他在京城摸爬滚打两个月认识的人都多,而且含金量高呀。
李郎君颇为落寞的仰头望天,感叹,这就是差距。后悔当初没能同周贤弟一起去游学。
想这段时间自己蝇营狗苟,固然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