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探花郎大哥亲自启蒙。
郑先生一家离开京城这些年,郑大伯也没有疏忽了侄儿的功课。
不管自己在京里,还是外放地方,他都会定期给侄儿写信。
或是考校功课,或是指点文章,或是送一些书籍、名人文章过来。
可以说,郑家长子的优秀,跟郑先生没有太多的关系。
也正因为如此,郑先生才迫切想寻找好弟子,并悉心培养。
他想向所有人都证明,自己并不差,也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
赵青云太优秀,根本不需要人帮扶,郑先生根本没有太多的成就感。
还是季小四,身处泥潭,只有拼命抓住唯一的救命稻草……郑先生可以随心所欲的雕琢。
在季克己身上,郑先生倾注了所有的心血。
幸而长子被祖父和伯父教的很好,有家族的认可(或是什么保证),并不贪婪什么父爱。
否则,看到亲爹这般偏心一个外人,肯定会生出愤懑,继而闹得父子失和。
三年的时间,郑家长子顺利的考中了举人,并准备进京参加春闱。
祖父祖母已经给他准备好了一切,只等他进京。
婚事什么的,祖父和伯父也会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