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不忙着立太孙的话,自己自然就可以跟下去了。可内阁阁臣,谁也不傻啊。圣人本是遵循礼法的xing子,因喜爱孙子,到了可以割须的程度,这时候说什么要等出痘后,立住了再办册封礼,言外之意不就是在说,孩子可能在出痘的时候死吗?
那不是诚心地恶心圣人,当圣人是吃素的啊!
刑部吴尚书走了以后,任谁都看出来了,太子还是圣人的那颗眼珠子,属于碰不得的。
立皇太孙的事儿,没人挑头说反对的话。圣人很高兴,他认为内阁没发话的阁臣,不出声反对,就是默认齐尚书、张太傅和贾代善说的赞同了。一致通过了齐尚书chā进来的、最重要的事儿,剩下的朝政内容,无非是例行夏税、秋闱。
说道秋闱加题,工部尚书是想立即就改变考试内容比例,把格物的部分,立即占据了试题的一半。内阁反复商量后决定,先加水利的,也加一点儿律法的,合起来占到五成一的比例。他们能做到阁臣,自是知道单纯会读书,写漂亮文章,只能去翰林院。朝政的有另外的真本事的人干。
贾代善提出是不是要考虑开考武举?是不是也像科举一样,固定三年一考,还有考试内容,要不要在兵书测试的文字卷,加一些养马、律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