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厂领导也纷纷点头。对
于铸造厂来说,现在是火烧眉毛,首要任务是先救急。接下中华制造这次的委托加工业务,先挣笔快钱让厂子活下来,才是第一目标。至
于双方的业务关系能维持多久,能不能长期下去,他们暂时根本来不及静下心来思考。“
我们在徳汶的钢铁厂,所采用的设备全都是目前最先进的,制造难度极大。即便是其中的一个零部件,要求也非常高,国营大厂也不见得能做出来。要不然我们也不会全国到处跑,实地去考察各个厂家的制造能力。你们认为以你们厂的设备和技术能力,能够接下哪一个?”中
华制造考察团的一名工程师,不耐烦地反问道。铸
造厂一方,被他这话问得面红耳赤。
铸造厂是从日本进口了一批设备,这些设备放在七十年代,甚至是八十年代,都是国内较好的。
然而经过十来年的改革开放,国家外汇储备的渐渐丰裕。各个大型国营厂矿,也有钱陆续从国外引进先进设备,从单台的机床、焊接设备,到完整的生产线,制造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到
九六年,国内整体的制造能力,已经大致达到了西方八十年代初的水平。虽
然相距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