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的营生,现在薛家倒了,宫里娘娘们的宫花却是不能少的,内务府有意想让霁月坊接手。
内务府能想到霁月坊,还是年前庄子里女人们做的绢花蓝,不知道什么时候入了内务府的眼,以为摆在霁月坊,便是霁月坊做出来的。刚巧夏太太拿了绣品到内务府,他们便提了这个要求。
张翠花觉得把绢花卖给内务府,虽然只有市价的九成,不如摆在霁月坊赚的多,却稳定而长久,还能再提升一下霁月坊的知名度,自然要投赞成票。刘太太更觉得能做宫里的供奉,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只差自己跟到庄子里做绢花了。
庄子里的女人们听说自己做的绢花,要给宫里的娘娘们用,很有些喜极而泣的感觉:自己不是没用,不是只会吃白饭,那个把自己赶出家门的男人,他做的东西,能送进宫去吗?能让皇帝用吗?
她们做的东西能!
带着这份自豪,不管张翠花与迎春、夏金桂设计出什么新花样,画出什么新图案,用不了两天,女人们都能琢磨出来。
如此霁月坊送到内务府的花样子越来越多,图案越来越新颖,内务府得到宫里娘娘们的夸奖越来越多,对霁月坊送货人的态度自然越来越好。霁月坊在京里的名头,一时无两,连带着明月绣铺跟巧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