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也是见过的,所以对着她们诉苦,陈嬷嬷并不觉得不好意思,开始说起自己的经历来:
陈嬷嬷刚回家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的丈夫已经有个相好,一心想着补偿自己那个出生一个月就离了娘的儿子。可是六年的时间,足够让她的婆婆给小儿子灌输一脑子自己的娘贪图享受,所以明明只签了两年的契约,却一直在别人府上呆了六年的思想。
不管陈嬷嬷怎么跟小儿子说,自己是为了那一个月一两的月例,好让家里的日子更好过一点儿,才一次次求了主子让自己干了六年,她的小儿子都不肯信。哪怕前脚刚吃了陈嬷嬷给他买的东西,后脚那小子就对着陈嬷嬷又骂又讽。
别的孩子跟小儿子差不多。都觉得陈嬷嬷这六年在张翠花这里享受了好东西,却每月只给家里一两银子,实在太少了,不然他们也能跟陈嬷嬷一样,吃香的喝辣的。
陈嬷嬷一心觉得自己亏欠了孩子们,只要孩子们肯给她一个笑脸,她就愿意把自己最好的东西给他们。
那些孩子在想吃什么东西或是想做新衣裳的时候,也不是不会给陈嬷嬷一个笑脸,不过那笑脸来得快去的也快,陈嬷嬷只好不停的给孩子们买东西、做衣裳。
陈嬷嬷认为总是自己生的孩子,自己这么倾尽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