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出现了轰鸣着的直升机,出现了空天两用型飞船,出现了一座座庞大的基地。大量的埋藏在火星地下的矿产被开采出来,无数机械日夜轰鸣不息。
转眼间又是十几年时间过去。这一天,一艘标准制式的核聚变飞船从火星造船厂轰鸣着起飞,踏入到了茫茫太空之中。
看着这艘飞船,陈岳心中满是喜悦。
它很普通,但又并不普通。
说它普通,是因为它与其余制式飞船一模一样,性能指标、外形、核心参数等都相同。说它不普通,则是因为它是陈岳在木星系统之外造出的第一艘飞船。
年产制式飞船高达5000艘的火星造船厂已经竣工。从今天开始,平均每天便会有13艘飞船从这里下线,扬帆起航。
整个木星系统的资源潜力,才仅仅能支撑一条年产1000艘飞船的生产线而已。而在火星上,陈岳造的第一座飞船工厂便能年产5000艘。
真正的大行星的体量便是如此巨大,根本不是卫星能比的。
为了支撑这座庞大的飞船工厂,陈岳足足造出了数万座上游工厂与矿产中心。单单核聚变电站,就造了100多座。
伴随着火星大开发的进行,另一个最明显的变化,便是木星系统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