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忍痛抛弃。但那时候他们也预料不到会再有这样的需求,如今再跨越500公里路回去找显然也是不可能的,只能动脑筋思考,从现有的东西下手。
所幸贤者注意到本地河流边缘有水车磨坊存在,因为河水杂质较高对木材磨损较为严重的缘故,本地的木匠对车轴车轮经验算是相当丰富,前去打听的老乔回来便说他那边有半成品,给足了钱说是两天便能完工。
这算是大幸,因为时间正是他们最缺乏的东西。
此外再加上宽三米半长四米半再架到两米半高的马车车体,临时赶工做出来这样的东西本来对于一介小镇木匠而言是足以令他面露难色的,在给了足够多的钱以后,他招呼着亲戚朋友邻居街坊共上阵,打着包票会尽快完工。
成品框架在确定结盟的第三天一早便完成了,因为只是体积比较大各部位都是标准件拼接,而且一行人对于细节精修与雕刻没有任何要求,只要坚固即可。
乍看之下相当庞大的马车需要三排六个车轮才能承担压力,为了避免过长的车身转向不便,在亨利的指点下前半截两个轮子巧妙地设计了一个垂直的枢轴,与前方马匹的牵引杆相连,这样前轮可以独立转动,增加一些灵活性。
这种方法在里加尔也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