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理:“????”
拍卖厅内。
台上台下,拍卖师、工作人员、客户们几乎同一时间听到了来自两个方向的重叠起来的喇叭声。
“唐代,绿釉瓜楞腹花口尊,预估价在1.5万到3万之间。”
“清代,红釉碗,预估价在2万左右。”
……
所有人:“…………”
分别以五万和三万六拍下唐代绿釉尊和清代红釉碗的客户:“?????”
喇叭声持续不停地报着这场拍卖会上所有拍品的预估价,因为声音够大,价格又低得太过“漂亮”,全场瞬间安静,不多久,尴尬飘散。
内行懂门道,外行被忽悠。
一个集合了多家拍卖行进行惠民拍卖的活动,注定鱼龙混杂。
杂的不仅是拍品,还有客户。
既然是政府牵头的活动,本身意在普及惠民,面对的对象自然不会多高端,除了本身玩收藏多少懂一些的,剩下的不少都是涉入不深乃至初涉这行的中年人或者老头老太。
这些人,正因为不太懂或者基本不懂,手里有点余钱,心理上又有投机取巧的心态,特别好被忽悠。
五千的卖两万,两万的卖五万,或者干脆提高起拍价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