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那套大框架。
老美10+30+30的军事思路,决定了它们的设计生产逻辑。
10天内部署到全球任何一个地方,30天内打垮敌人,30天内完成休整重组。
基于这套军事逻辑,老美很多先进武器的设计都是受限制的。
相比美利坚,现在的华国就显得灵活的多了……
因为设计的武器的初衷大部分是用于本土作战,我有铁路和高速运输便利,武器的尺寸可以稍微放开一点,大不了就多搞几个型号而已。
于是就有了早期的多种‘神奇火箭炮’!
相比‘海马斯’想要一鱼多吃的野心,设计多种型号要务实的多也便宜的多。
打好了国防基础,在尝试新的东西才有意义!
索伦这种穷酸兵出身的老家伙,就是在华国变革期产生的‘淘汰货’,因为他们没法儿适应日新月异的武器和战术变革,。
不过他这种‘淘汰货’的战术思维,反而更加符合大部分第三世界国家的需求。
阿菲卡坦桑尼亚的陆军就是华国八九十年代帮忙培训的,到现在他们在阿菲卡东部,也能吊打周边诸如肯尼亚,莫桑比克,卢旺达之流。
这种过苦日子的战术思路,造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