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直赶集的高峰期,尽管下着雨,路边上摆摊的人很多,叫卖声也很大,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他往张刘氏说的yào铺去还账。
店铺里的大夫见他去还账心里挺高兴,翻开赊账本子将张刘氏的名字给划掉了。随后他拿着剩余的银子去了米庄,铺子里人不少,但是多数是些城里的小门户去买零散的大米,他见着米缸里白花花的大米有些眼馋,但是他知道兜里的银子不多,大米味道香甜,价格也贵,五六十个铜板一斤。
大米是城里人才吃的起的米,当然一些家境好的农人也是吃的起的,比如就像王柱家。但一般清贫的人家就是吃粟米,更苦穷的人家就连粟米也吃不上,张家现在已经徘徊在粟米也吃不上的条件上了。
现在他也没法把心里的生意做起来,那得一步步慢慢来,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那么长的日子来还得紧巴巴的过。他退而求其次买了五十斤粟米,花了差不多一两银子,装在背篓里还挺有重量。
随后又去买了些盐,油灯,家里生活要用的物件儿。一样一样的算看起来还不多钱,这一加起来就花去了足足一两多银子,说不心疼是假的,但是东西都必须要用,也没法子。
买好东西,他便打算回去了。往出城口去时,一家糕点铺子的小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