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影去做,他们是专业的,他们这两天也要抓紧确定好一些片子的引进,路平安是北影学生,就是自己人,他们不会乱来。
上午十点多和中影的人见了几个知名片商。
欧洲片商依旧是报价最高的,除短片正常的低到可怜的最多万把块的报价外,盯上改编权的又多了不少,就因为一座银熊奖杯。
经过一天的协商,《调音师》放映权买断没啥问题,所有地区加起来总计有8万美金左右,在本次电影节短片里应该是最好的成绩。
只是在改编权方面路平安就有些犹豫。
出价最高的是北美的,30万美金。
这就是短片和不是卖成品的劣势了,毕竟没经过市场检验。
要是长片的话评判标准就不一样,很多片商其实一眼就能看出这片子在自己国家能不能赚,就像《十七岁的单车》一样,就凭“中国大陆禁映”,票房就不会差,全买断至少得上两百万美金。
后来的《盲井》拿了阿尔弗雷德·鲍尔银熊,也是禁映,卖了多少不知道,但导演李杨亲自说赚了一千多万人民币。
所以短片和长片在商业上其实终究是两个领域。
不过从成本角度出发的话,路平安现在其实选哪个都已经是血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