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生产队一收完庄稼就赶紧把粮食晒上,又发动其他老弱劳动力去田间地头拾麦子,青壮年就用耙子把地里的树叶子和漏掉的一些庄稼的秸秆聚拢起来,给生产队里的孤寡老人用。
如果没人要,就会就地烧了。有些小孩子就满地的去抓蟋蟀和蚂蚱,串成一串,趁着地里有火,赶紧烤了吃。
那个时候谁家的柴火都很珍贵,烧的多一点儿,可能到了年底就不够烧,只能去借,或者漫山遍野的捡干树枝子,或者割一些干草用。
但,哪里有那么多的干草或者枯树枝子?
于是,家里的孩子都被三令五申,不许玩火,尤其是粮食收获的季节,更是天天口头警告。
就怕一个不小心,自家熊孩子引燃了火,弄的谁的日子都艰难。
粮食珍贵,更不可能糟蹋,也不舍得它们发霉,所以一收回来就赶紧晒,说起来也是跟老天爷抢脸了。
林微听王姐这么说,愣了一下,回忆之后,果断点点头,“好像还真是这样。”
似乎从她能记忆起,每次到了收庄稼的时候,大家都跟打仗一样,恨不得的一下子粮食全收完,恨不得一下子全脱粒儿晒干装仓,恨不得一下子就种……
不对,种庄稼不一样。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