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铺掌柜犹豫了片刻,对余海伸出了大拇指,道:“余海兄弟果然是个有情有义的人。不知你们村需要多少粮食?一千斤以内,兄弟我还是能做主的!”
余海大喜过望,急切地道:“真的吗?那太好了!我先去问问村长,到底需要多少粮食!”
余海跑过去,拉了村长到一边,小声地把掌柜答应私下里给东山村一千斤粮食的事,说给他听。这次一起跟来买粮的,大多是手中已经没什么存粮而且粮食又没抢收回来的人家,只有十三户。
粗粮平时五文钱一斤,现在周家粮铺的价格是往常的五倍,也就是二十五文一斤。这十几户人家,因着卖海肠和海蛎子,也算小有结余,因而虽然挺心疼的,却也没有拿不出钱买粮的。一听粮铺要涨价,都想多买些粮食回去。可人家只给一千斤的粮食让他们分,这可怎么办啊?
最后村长做主,按照家里的人头算。家庭成员多的,就多分一点,成员少的,就少占一些。平均每户人家,至少也能买到七八十斤的粮食。要想再按这个价格买,却是没有了!明天?粮价又该往上翻了!
一千多斤粮食,装上了东山村带过来的马车驴车。余海又象征性地买了一百来斤的细粮,花了近五两银子。余海心中暗叹粮店真是个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