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上。
这套铜车马,和古代埃及战车进行对比,简直不像同一时代的东西。
因为它的辐条数量极为惊人,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商代战车有18根辐条,而春秋战国时期的战车,辐条竟然多达28至30条以上!
辐条多,不仅能让马更省力,也能增加车轮的耐久度。
这样的设计,使得战车的地形适应能力更强,也能为士兵提供更加稳定的作战平台。
但是,这样的辐条,于复刻车马的匠师却是一种灾难。
因为它太多,也太复杂,想要将如此之多的辐条完好的辐条同时完好的卡进车轮里,有时候甚至需要数人共同操作。
戴专家用石墨模型试过多次,当下便轻声道:“陆大师,不如我叫人帮您?”
“不用。”陆子安不动如山,一次接过数十根幅条,却连眉头都没皱一下:“看着多,其实装起来并不复杂。”
只需要掌握其技巧,幅条的安装也可以变得很轻松。
因为这些辐条,都是以榫卯的形式存在的。
有长有短,交错排列,如果有懂木艺的人,便能一眼看出,它其实是一个过渡自然的榫卯结构。
而事实也果然如陆子安所说,每根幅条在他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