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用?这其中的观点,简直是大逆不道!”
“那是振聋发聩!”朱自厚道。
这次殿试的题目涉及到现有的官员体系,确实很难。但能让两人如此各执一词,也属首例。
关景焕还要再说,朱自厚拱手道:“恭请圣裁。”
“如此哗众取宠的文章,如何能污了皇上的圣听?朱大人,还请三思。”
“无妨,呈上来。”庆隆帝示意吴光启取了上来。
关景焕拂袖,目露不悦地瞪了朱自厚一眼。朱自厚不予理会,将手头的试卷交给了吴光启。
庆隆帝看了一眼考生的名字,想到那个刚刚在殿试时陷入狂热的会元,口中“咦”了一声,道:“原来是他,怪不得。”
吴光启将答卷在御案上铺好,他刚开始一目十行的看下去,接下来看的速度越来越慢。到最后,甚至好几息才看完两列字。
并非他速度不够,而是权墨冼答的字字句句,都发人深思。
这份答卷,他先是用一句圣贤之语破题,接着引经据典,用历史中发生的真实例子来阐述“尸位素餐乎?宁缺毋滥乎?不合时宜乎?”这三个方向。
权墨冼在文章里面写,这三个方向,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答案。不能一概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