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甚至居心叵测的人。
而头痛的,则是原本就紧张的灾区供应状况,会不会因为急剧增加的志愿者人数而显得不堪重负。
这种疑虑,广泛存在于灾区各级干部们的头脑中,其实这是源于他们对志愿者这个概念的陌生。
最初阶段,整个蜀都市,负责登记和接待志愿者的工作人员只有五十人。
这样巨大的反差。背后所显示的,是政府有关部门对志愿者的热情估计不足。
虽然多数志愿者为救灾工作做出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但其中也发生了一些因情况不明而出现的过激场面。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十三日下午到十四日上午,大量超出接待能力的志愿者的涌入,而各地民政部门只能采取传统的登记注册之类的形式来进行管理,肯定应接不暇。
这种方式,肯定与如火的灾情和志愿者们急迫的心情形成尖锐冲突。
后者认为这是相关部门的官僚作派,而前者则认为志愿者不愿意接受管理。
二者之间所发生的冲突,除了是因为事情紧急,管理部门人手严重不足,还有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志愿者和政府相关部门彼此之间,了解太少,而误解,太深。
稍有一点点小小的风吹草动,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