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在三教中含意各不相同。
儒家所言圣人,以文坛大家或千古一帝居多,其中既有孔孟这类文圣,亦有尧舜禹这类君圣。
起先圣人评选还有着严苛规定,非于庙堂或百姓有大功者不可称圣,可之后随着朝代更迭,一次又一次的礼崩乐坏,一些人便越来越不把“圣人”二字放在眼中。
一些要点脸皮的文坛巨匠,尚且知道让门下后生造势,借他人之口给自己封一个“圣人”称号。
那些不要脸的,则干脆自封圣人,然后花大价钱找人到处宣扬,一副恨不得把孔庙里的夫子像推下来自己去坐的架式。
即便公认的文圣,历朝历代也总能推选出好几个来,甚至有时为了凑数,还会一下子搞出个三圣、五圣,属实是没什么含金量。
武夫们历来都瞧不上文人惺惺做派,于是也学着搞出个武圣,相较于水分极大的文圣,靠实力讲话的武圣反而更加货真价实一些。
……
其余两教,释教讲求“顿悟”二字,圣人多为佛陀菩萨转世,顿悟之后入寺为僧,稍加修行便可领悟大神通,或法相现世,或移山填海,怎么惊世骇俗怎么来。
相对于释教一日千里,道门则是慢工出细活。练气入体,如同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