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娘来到屋外,看着略显斑驳的房门,略一微笑,想起了曾经的种种。
这间屋子的前任主人是个账房,同时也是白玉娘的师父。
四十多岁的穷酸秀才,肩不能扛手不能提,读了半辈子的仁义道德, 也没能换来功名,到最后还差点饿死。
因缘巧合之下,被下山办事的白自敬瞧见,白寨主见他可怜,就带到回山寨,给年仅八岁的女儿做老师,顺便帮山寨记记账。
这位出口就是之乎者也的老秀才,算不得一个成功的读书人, 却是一位优秀的教书先生。
白玉娘在他的影响下, 渐渐对诗词文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兴起所致,还会作诗一首,和自己的老师比拼一下。
白玉娘初时所作诗词还显稚嫩,但随着先生帮她弥补完善,后来的作品就愈发灵动起来,甚至金句频出,令教书先生都自叹不如。
在这十年的相处中,这位老夫子终于认清自己读书天赋有限,似乎更适合当一个教书先生的事实,于是就有了下山创办私塾的念头。
两年前,这位在山寨中一直和气到有些唯诺的老人家,突然向白寨主提出了辞呈。
理由是他已经没什么可以教给学生了,若再待在这里,不免有些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