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柄权那天当众夸下海口后,回来便研究起被他摔碎的酒瓶碎片。这个在皇帝眼中视若珍宝的器物,在他看来,白送给收废品的人家都不要,其中不仅有大大小小的气泡,还掺杂了各种杂质,表面坑坑洼洼,十分劣质。
一千年后,玻璃已经成了人们日常不可或缺的材料,到处充斥着玻璃器物,玻璃的制作工艺甚至被写进了课本里。那些复杂的化学公式,王柄权早就忘得差不多了,不过需要的材料他还是记得的。
王柄权原本以为凭借自己的知识,配合这个时代的技术,再找几个熟练的工匠,多试几次一定可以做出跨时代的玻璃制品,以后说不定还能让那些考古学家怀疑人生。
但在他连续走访调查了整整两天后,彻底没了信心。
王柄权先是找工匠打听了下,这个时代琉璃的制作十分复杂,要十几道工序,而且成品率还极低,属于一半靠经验一半靠人品的技术。在看了他们展示的“得意之作”后,更是深刻意识到,自己砸的确实是当世精品。
既然技术有限,那还是一步步来,王柄权决定先从原料着手,制作可以一点点尝试。
北山看着挺近,但望山跑死马,二人天不亮就出发,一人一个筐,愣是走了将近两个时辰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