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学问深厚的高人,实在是太过丰厚;经过一番寻觅,柤离子打听到了一位叫颜阖的隐士,这人有趣之极,宁可翻墙逃跑,也不愿意去应征当官。但是他的学问之高深,在当时的鲁国,几乎无人可敌。
柤离子想,既然他不愿为鲁所用,宁可放牛,都不当官,他一定是对鲁国国君有失望之处吧!这也正好,此处不用,于卫国,恰是利好!正好,请去,为卫国当国师!
他打听到了颜阖的住处,还真是“大隐隐于市”,就在城郊佃民们扎堆住的那片破屋巷道之中,就有一间,是这位“大隐”所住。
柤离子知道,鲁国国君送来的厚礼,他都不肯接受;可见,他不是一个容易被俗利所牵动的了的人。
但,只要是人,就必定有喜欢;有喜欢了,也就一定会有弱点。除非他不是这世上的人。
去见他之前,柤离子自己也打扮了一番,装成是一个收谷子的商人,去沿巷唱收。
作为一个“农人”,听到这外面喊叫的“收谷”的声音,颜阖自然也不例外,被吸引了出来,牵着他的老牛,驮着新打的两袋谷物,也来售卖。
和其他的收谷人不同,柤离子在收谷的马车车头的幡旗上,一面写着:“籴”;另一面写着“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