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而拿下一大片土地,再从银行拿钱进行开发。
要知道,1941年以前,香港面积狭小,没多少自然资源与矿藏,因此被英国人用来当作商埠和贸易转口港,港英当局的身份本质上就是一个坐收税费的包租公,同时到二战前的近100年里,英资置地公司也是香港土地市场上最主要的玩家。
在承认部分已经获得清朝地契的私人土地基础上,香港绝大部分土地归属于英国皇室(称为官地),港英当局则是替皇室经营土地的大地产商。
为了保证对土地的控制权,港英当局坚持两个原则:只租不售和地皮公开拍卖。所谓地皮,也就是土地最表层的使用权。在拍卖地皮的时候,港英当局会标出底价以保证拍卖最低收益。对于私人出资填海造陆,当局也要按照比例分成,私人仅得三分之一。
二战前,香港经济与周边相比并没有优势,但二战之后,随着大批人口与财富涌入,香港土地供不应求,加之港英当局助推“高地价、高楼价、高房租”的三高政策,香港房价已远超人均收入的增幅急剧攀升,到现在,房地产有关收入已经占到了当局财政总收入的接近一半,称为不可替代的摇钱树。
可以说,香港最庞大的华人家族未来基本上都是靠着房地产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