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来数千年,著名的农商本末之争。
这里所谓“本”就是指农业,“末”指的就是工商业。本末之争,就是农业和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之争。
所争辨的实质,不仅是“本”与“末”孰轻孰重,还有“重本抑末”和“反重本抑末”之争。
先秦时期大都重本抑末,当时为了富国强兵,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和为战争提供物资和兵源,要求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
同时又认为,加强农业就必须抑制民间工商业,才能保证农业所需的劳动力和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否则,荀子便说过:“工商众则国贫。”这样的错误论调,实际上是为了贵族地主阶层服务的。到了韩非子这里,更是直接指责工商业者为五种社会蠹虫之一,主张使其“名卑”。
历史上,诸葛亮就是持有类似的经济主张。到了晋代,这种主张发展到了极致,晋初,傅玄提出“贵本而贱末”的口号。“贱末”思想在两晋南北朝时期得到广泛传播,被看作是“富国”的大政方针之一,甚至由国家颁布对商人的侮辱性法令。
而士大夫阶层也以“贱末”作为进行家庭教育的重要准则。
发展到这一步,贱末已经不再是经济政策,而发展为抑制经济发展的政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