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青山隐隐,烟水朦胧。
一处院落,筑山穿池,疑似世外桃源,却有着看不见的硝烟。
院落的主人是依旧英姿勃发的申屠瑾,只是当年稚嫩的气息早已消逝不见,他不再是白衣白裳,缀满宝石的皮弁也不再是他的最爱。申屠瑾的装束几乎同他叔父一样,绛色长袍、翠色玉冠,腰间的配剑少了华美,多了锋锐。
许多人的成长只在短暂的一瞬之间,他也不例外。
父亲楚王离世之时,申屠瑾还小,不懂离愁,更不知悲伤。他在比自己年长几岁的叔父申屠奕的百般庇护之下慢慢长大,眉眼如星,潇洒非常。那时的他骨子里都透着一股浪漫和超脱,太清澈的目光往往会看不到尘垢,他那么轻率地就相信了五王叔申屠玥,更令他悔恨不已的是,他对申屠奕施加的影响潜移默化,他的误判导致了一个致命的误信。
申屠奕死前,在凝结着湿气的申诉书中写道:臣死国宁,亦家之利。这封申诉书并没有交到当朝天子手上,而是几经周折,被申屠瑾珍藏至今。这封沾染着申屠奕血泪的书信像一把利剑,一直悬在瑾的心坎。瑾在无数次梦魇中,感受着那刺向心脏的最后一剑,鲜血和剧痛令他痉挛——他的叔父用这种壮烈的方式维护着自尊和高贵,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