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主意好,算我们家一份。”
“我们家没钱,我出力。”
“我家也算一份。”
就这样,你一份我一份,凑出来的钱再买一分地建房子都还够的。
“这,好像多了?”蓝婶子这个倡导人头疼了。
“……”因为前头的是蓝婶子,这时候退缩肯定是不行的,于是由村长家的大房郑氏作陪,把钱和登记下来的各家的钱数带到了尤家二房。
说明了来意之后,秦三娘态度坚决,摆摆手,“不行,真不行,我们家房子够好了。我请夫子,翻新村塾也都是为了咱们村的希望,而且我也提了条件,我不能前后不一,这违反了我的原则。”
可是郑婶和蓝婶也都态度坚决,说什么受之有愧什么的。
尤酒看他们推来推去,笑笑地说:“这还不简单,咱们村塾我去看了,可以再阔一些,扩大村塾的钱还是我家的事,但是可以做一个村塾食堂呀。恰好两个夫子也不包吃,尊师重道是学子的美德。
附近村也不是村村有村塾的,附近的孩子像蓝婶的娘家孩子,郑婶的娘家孩子都是可以来读书的,到时候中午就不必回去了,村与村之间还是费点脚程的。
至于餐费和做饭阿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