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需要一丁点儿笑声。
对于胸怀一颗打工魂的广大打工人来说,生活已经足够感人,没有幽默的调剂可怎么行?
哪怕只是味精呢?
比如拆二代小块曾努力营造“我本质上还是一个穷人的人设,试图拉近和观众的距离。可惜精心设计的反差人设活不过两集,很快就暴露出和凡夫俗子距离甚远的一面。
相比之下老手们冒犯观众的套路,就要游刃有余一些。
王建国在半决赛中试图讲成年人世界的刻板印象,在决赛中讲起自己住600块出租屋的过去。
杨笠信手拈来的女性话题,怼天怼地怼空气,杨天真夸她是女流氓,有人说这是脱口秀咪蒙。
王勉在决赛的表演,唱出一个男青年人生失意时的逆袭,戳得我等凡夫俗子通体舒畅。
自带bgm的男人,唱出都市青年梦想中的逆袭。
加班、失恋、租房、性别之争、贫富差距……
中文互联网语境下的脱口秀,就这样越来越懂得撩拨都市年轻白领的情绪,用替观众自嘲的冒犯,解构社畜的苦闷。
节目看似主题和讨论内容非常自由,但内核依然是“吐槽大会”,只是吐槽对象从娱乐圈变成普通人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