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都市小说 > 佛系科技 > 正文 464 发酵跟小有所获(5000大章)

    比如材料。
    经典电子计算机最基础的材料就是硅。
    同样,不管是量子通讯还是量子计算也需要新的材料平台。
    当然用哪种材料自然不可能是某个人一拍脑袋决定的,而是需要无数次试验,寻找适用于量子计算的材料。
    数据库中有很多这方面的实验数据。
    这也是王宇飞最需要了解的内容。
    现在潘教授带领的团队主要是方向是光量子计算机,是以光学系统为底层逻辑的。
    当然,想要实现量子计算不仅仅这一种方式。
    还有离子阱系统、超导体、量子点、金刚石空位、硅基半导体、拓扑系统等等……
    作为一个前沿开放式技术,选择不同的方向,也代表着要用到不同的材料。
    王宇飞对于未来量子智脑的构想是能在常温下运行,这就断了好几条路子,毕竟目前最流行的量子比特类型是超导材料上的量子比特,或单原子上的量子比特。第一种和第二种都只在极低的温度下存在,需要巨大的成本来持续冷却系统。
    在王宇飞看来,这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极为浪费。
    如果要量子智脑保持长期的运算状态,要先保证冷却系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