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都市小说 > 腾飞我的航空时代 > 正文 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我造的飞机我知道
,抛开种种因素,可以做到在1800公里之间进行无补给往返。
    比承载41吨的800公里往返整整多出1000公里,最起码有了一个中型运输机应该有的样子。
    既然如此,那腾飞集团怎么还把运—18NB结构承载上限订得那么高?为此应用了大量先进材料和生产工艺。
    其他都不说,但就运—18NB货舱内的那块4.5米宽,17.58米长的地板,不但使用了最新牌号的高强度铝锂合金,腾飞集团在铺设时还应用了用于下一代作战飞机弹舱制造的搅拌摩擦焊。
    使得地板在不安装一颗铆钉,从而降低结构重量的同时,结构强度提高了数倍。
    类似的新工艺、新技术还有很多,如此种种整合在一起,这在早就了运—18NB在结构承载上限超一流的水准。
    只是这样做有必要吗?
    答案显而易见,当然是十分必要。
    至于原因很简单,运—18NB除了满足当下的部队现实需求外,更重要的作用是验证下一代200吨级战略运输机的技术情况。
    就如同运—15上的而部分技术是为了验证运—17的可行性;而运—17上使用的诸多技术,又何尝不是为了运—18NB做前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