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其中最典型的便是承包,即企业经营者与企业主管部门签订协议,用类似大包干的办法,实现企业的自主经营,并承诺在承包期间为主管部门上缴规定的利润。
这种方式一经产生便风靡全国,那些渴望企业自主权的企业领导疯了一般跟主管部门签订承包协议。
由于打破枷锁,实现部分的自主经营,企业的活力得到了释放,企业的效益上升明显,于是一些激进的企业主管部门一看,这是个好路子,自己不用操心那么多,还能有钱拿,何乐而不为?
干脆把一些效益差的,不听话的企业统统塞给有本事的企业去领导。
在这股风潮下,永宏厂也做了类似的改革,由部委背书,永宏厂厂长俞其章为第一责任人,与部委签订为期一年的承包协议。
之后俞其章的权力达到了永宏厂建厂以来的顶峰,厂党委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随后俞其章秉承永宏厂的成功经验,开始继续大刀阔斧的改革,不但托管了周边几个地方性的家电厂,增加产能。
而且还继续推进王伟留下的电视机、录像机等家电产品生产线的引进和投产。
至于以前让永宏厂担忧工业原材料,在他们的名字出现在权威媒体,并成为国内少有的大型国营企业改革样